美聯社啟用電腦自動撰寫財經新聞 清華大學教授稱電腦寫稿沒有“溫度”
  日前,美聯社宣佈7月起引進一套自動撰寫新聞的電腦系統,期望可將該社的財經新聞發稿量,由每季三百篇大幅增加至約四千四百篇。美聯社表示,引進自動寫稿系統後不會裁員,並且能讓更多的記者投身深度報道。於是網上有人表示擔心電腦會搶了記者的“飯碗”。對此,昨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童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動生成稿件系統不會取代記者,因為它沒有感情。
  文/記者陳慶輝
  軟件公司:未來九成新聞由電腦撰寫
  日前,美聯社宣佈,從本周一開始該社將使用一種新聞書寫軟件代替人力,自動撰寫有關公司財報的新聞。美聯社負責海外商業新聞的編輯費拉拉告訴記者:“這有助於讓編輯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大多數同事都對此持積極態度。”但是美聯社也承諾,在發佈最受關註的公司,如谷歌、蘋果等的財報時,還會繼續使用人力手寫。
  實際上,美聯社並不是第一家使用自動寫稿系統的媒體。洛杉磯曾發生了一場 4.4 級的小地震,《洛杉磯時報》成為最快報道這一突發事件的媒體,從撰寫到報道發出,耗時僅3分鐘。之所以響應如此迅速原因在於報道出自電腦自動寫稿。據悉,不光光是地震的突發報道,《洛杉磯時報》還應用了另一套程序來報道犯罪新聞,只是需要由編輯來進行選題把關。
  如今,自動寫稿系統在美國備受關註。有軟件公司負責人預測,在5年之內計算機所撰寫的文章就能獲得普利策新聞獎,並稱將來90%新聞稿由機器人撰寫。
  原理:用預設規則辨識數據
  這種系統如何自動生成稿件呢?據記者瞭解,該系統軟件採用一系列“預設的邏輯規則”,來辨認數據中的事實和關鍵趨勢,然後用敘述方法加以描寫。那些編碼以報道類型為基礎,能夠梳理關於異常案例的歷史數據,從詞庫中選取恰當的單詞進行描述。這看起來似乎有點枯燥,但系統開發公司CEO羅比·艾倫表示,系統正在逐漸改進,能夠通過編程,表現出幽默或語調。
  優勢:電腦寫稿又便宜又快
  據瞭解,美聯社每個季度約有300篇財務業績報道,這要求記者必須處理大量來自企業的數據,而使用自動寫稿系統,美聯社就可自動生成短篇業績報道,通常每篇150~300個單詞,所用時間比人工寫縮短90%以上。
  而《紐約時報》則證實,從2010年春季開始,美國十大體育電視網就已開始使用電腦軟件對體育賽事進行簡要報道,在2009年到2010年賽季期間,使用該軟件撰寫的報道占據足球賽事報道的40%,而且這種報道方式非常便宜,每篇500字左右的新聞報道僅耗資10美元。
  缺點:內容生硬影響稿件質量
  昨日,復旦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章元峰告訴記者,實際上“機器人記者”也是人工智能。實現寫稿,就必須定義相應的規則。但讓機器人寫出好文章,很複雜,需要制定很多種規則。“實際上,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人工智能,有些做得已經不錯了。比如蘋果手機的siri,微軟的小冰,還有10086的自動應答機器人,它們都可以和人聊天。”
  對於自動寫稿系統在國內是否有發展,章元峰表示,這還需要看市場的接受程度。“目前這方面發展比較成熟的是自動摘要系統,對於科技類的文章,摘要做得比較好,但文學類摘要效果不好。所以文學類的雜誌還無法接受這個系統。”而美聯社編輯費拉拉也承認:“通過機器人撰寫的稿件,會因為內容的生硬和重覆而影響稿件的質量。”
  記者
  不信電腦能搶走“飯碗”
  美聯社用機器人寫稿的消息在微博上引來熱議,網友普遍的擔心是,軟件機器人的出現是否會取代人的勞動,讓新聞從業者丟掉飯碗。有寫作者表示“壓力山大”,更有網友調侃說,“搶飯碗的來了,記者們可以下崗了”。對此,有記者表示,“機器人記者”能寫的文章種類有限,無法進行深度分析,更不會煉字鍛句,所以不會對自己的生計產生影響。
  昨日,記者在網上搜索看到了“機器人記者”寫的有關報道,儘管有明顯的模板痕跡。
  爭鳴
  電腦寫稿缺乏觀察和深度
  昨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童兵教授告訴記者,他對自動寫稿系統並不看好,“中國沒必要搞這個系統,因為寫簡單的稿件,占記者的勞動時間和精力都是微乎其微的。”
  他表示,公司的年報等都是固定模式,寫這類稿件就像填空題,不困難。寫這類短小的稿件,用不到觀念、意識、邏輯思維等。“記者寫稿,既要有邏輯、語法,又要有修辭,任何機器人都代替不了的。對於一個採訪,記者可以親身到現場,並運用人類自身獨特的思維方式與觀察力寫出來的如深度報道類的新聞,而‘機器人記者’只能通過數據收集、歸納並用簡單的語法寫稿件,這比人遜色多了。它永遠不能成為報道的主體。”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王君超對該系統也不看好:“新聞是有‘溫度’的,機器人做新聞卻沒有‘溫度’,很可能在曇花一現之後,優雅地死掉。”  (原標題:電腦寫新聞 搶記者飯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o65qopfr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